Multi-dimensional Logic Computing Model 多維邏輯運算模型的廣義構想
為了弄出一些空硬碟,我整理一些舊資料想燒出來,無意間發現過去的一些有趣想法〔笑〕。這是我高中時期的一個構想,原本是針對思考現今程式邏輯的不足,所提出的另一種邏輯原型。當時純粹只是為了解決線性邏輯的單方向性,所以僅僅在解決新模型的結構問題。過程以簡單的幾何方式來緒述初步架構,並未思考到實際的應用,當然也缺少許多實際的數學推導。但是由於長期接觸資料庫的應用和系統的規劃,後來在高三時的一些空閒時間,有嘗試運用和簡化該模型使用在資料庫處裡的系統上,雖有些初步成果,但也還不到實用階段。 簡單來說,對邏輯要就是 off(false) 不然就是 on(true),這是 0 與 1 的基本概念。但進一步的邏輯是線性的, 0 與 1 決定了兩條向前走的路,如果每碰到一個 0 與 1 的判斷算是一個 Node ,那每個 Node 連起來最終會形成一條直線,且這條直線上有一個 Node 會是我們要的答案,至於是哪一個呢?就是由程式設計師決定了。線性邏輯已經被全世界的數學家、哲學家、科學家和 Hacker 發揮到淋離盡緻,它的確可以稱為今日的科技之母,當然,Multi-dimensional Logic Computing Model 也是架構在這上面。 只不過線性邏輯總是無法處理意外(exception) 的狀況,解決兩個選擇以外的組合,需要靠更多的 Node 去解決。我們必需先用人腦判斷是否有意外發生,再去針對意外設計 Node 解決,這也是為什麼當今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遲遲無重大突破的原因。雖然出現很多模糊理論、基因演算法、神經網路理論,但也不過是想辦法將 exception 當成訓練因子,歸納收斂成一個運算的方向,再用固定形式去求出答案。 在這種狀況下,線性邏輯顯然不夠用。從幾何的角度切入,一直線可以有無盡的 Node;從數學方程式來看,若是等號兩邊相等,一條線最終的 Node 必等於第一個 Node。從此假設可以發現,邏輯線被繞成一個圈,但是在應用面來說,這個圈沒有答案、沒有意義。為了解決這問題,於是想到種方法,若使用兩條邏輯線,必會產生兩個互相交集的點,這也代表答案將可能出現在這兩個點上面〔也就是停住有解答〕。 現在假設邏輯線可能很多且不論是否有交集:若每條線相同長度,無窮的圓周線將有可能變成一個球體狀,但事實上不同的邏輯不可能同樣長,這造成了形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