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Startup」標籤的文章

我的創業原點:科技和藝術的結合

圖片
義大利咖啡館-科技和人文的結合 看到時不時有新聞在報 POS,一時興起,就去把舊照片翻出來,沒想到癮科技還保留了快十年前的照片和報導『 義大利咖啡館-科技和人文的結合 』。 這套 POS,是在當時在經營 Coffee Shop (以現在的角度來看,其實是半個 Working Space)時所開發的,店在板橋江子翠捷運站旁(建築物前還有一座三層樓高的羅馬柱),共三層樓約四五百坪左右,店裡沒有對外掛招牌並擺滿了各種收藏品和古董家具,不知道的人看起來像間古董家俱店,不太敢進來,所以來的都是慕名或是口耳相傳,以及喜歡我們咖啡的人,因此也有人以『神秘咖啡廳』稱呼。 不過,Coffee Shop 其實一直不是主業,只是公司的招待、展示中心和團隊休閒區,而應用、工程、軟體開發和軟硬體整合的產品開發才是我們主要的工作。所以我永遠窩在店裡的某一角,寫著我喜歡寫的程式,周遭來來去去的客人並不真的清楚我是誰。 還記得,點餐系統軟體、平板硬體和後面印單系統整套做出來並實際上線,大概是在 2004 年(大概是高二時),報導則是 2006 年的事了。而且因為這套系統和管理流程設計,讓幾百坪的店面,只需要一兩個人就可以完全掌控、經營和服務,讓我們著實省下不少功夫。雖然很懷念當時的日子,但一想到惡房東後來給我帶來的多年痛苦,以及官司上的問題,至今我仍然還是恨的牙癢癢,因而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,我絕口不提這段往事。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,多年後看到這標題,感觸極深,當時『科技與人文的結合』和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』這個標語,一直都掛在店裡的展示大螢幕上,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對設計的最高期許,也是一直身體力行的方向。許多進進出出拜訪我們的人和國內外大佬們,應該多少都看過。只是後來大多數人再次使用這段話時,是在多年後 Apple 的產品身上,這也算是種台灣的悲哀吧。 很多人不知道,我其實非常喜歡喝咖啡,甚至會燒,只不過後來若不是真的跟我很熟的人,可能從來都沒看過我喝。當時店裡的紀念款 La Marzocco 機器,現在還好好保存著,期盼哪一天能夠在我比較穩定的時候,再次拿出來使用或是與朋友分享。 不曉得還有多少人記得我們這家店?但無論如何,總有一天,我會讓他復業。不為別的,就為了從小所抱著的夢,這是我一頭栽進創業和改變世界的原點。

【Startup 談心酸】 當革命情感對上體制

我總認為,當別人問起職業,回答『Startup(新創)』是一件很自傲的事。雖然公司不大,但是從兩手空空開始,完成理想的感覺真的是棒呆了!你必需經歷『養活自己』、『勒緊褲帶』、『想破腦袋』還有『革命不怕失敗』的種種過程,最重要的是,伴隨而來的『人的問題』,很有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,壓垮我們。但每當跨越過每一個階段,彷彿就吃了甜美多汁的果實,相當有滋味。 常聽到有人說:『先不談成功與否,Startup能做超過一年,就相當不容易了。』,其實是事實,從創業中敗陣下來的人不在少數,敗陣的原因更不勝枚舉,有人是受不了壓力,有人把持不住Cash Flow(現金流),有人經營心態不正確,或是 idea 失敗等等。但是,這些原因真的都比不上『同伴』所造成的打擊。 如果你不是一個人創業,而是三五好友有志一同,那我要恭喜你,畢竟要能找到方向相同,又有足夠能力的人一起是非常困難的。但是,我也要為你感到遺憾,因為『人的問題』會帶來更多波折和困難,造成創業失敗的比例更高。『同伴』是個雙刃劍,雖能共患難,有革命情感,但也會因決裂而一夕之間毀滅。 這裡有一個朋友的小故事,相當常見,或許大家都很熟悉其中情節: 有一群人在學校就是好朋友,而所會的技術也讓他們相當出類拔粹,於是,他們孕釀出創業的想法。為了小試身手,這些人開始共同接一些小案子,並培養革命情感。看似一切很美好,但在過程中問題出現了,有人怠惰(或是能力不足)造成其他人負擔增加,又或者是因此造成案子無法順利結案。好不容易,其他隊員們跳出來『Cover』,讓一切過了關,客戶也付了錢。 然而,問題才正要發燒,在分配利益時,有人開始提出不滿:『為什麼出包的同伴,可以拿的錢和沒出包的人一樣多?為什麼救火的人,幫出包的人完成不是自己的大部份工作,卻只拿到原本的待遇?』此外,對工作的分配也頗有微詞,有人認為自己做的工作,相對困難許多,應該分到更多的錢。更誇張的是,每一個人都生怕別人多拿或是拿的比自己多。 還好,為了讓大家不要決裂,盡可能滿足大家的要求,有人跳出來處理這件事,除了自己掏腰包,甚至動用了原本大家講好要保留下來的『公基金』。然後發現,雖然大家都同意切出一部份成為公基金,但心中仍然認定這公基金有一部份是屬於自己的,隨時都可以要回去,有人更不時想動用或拿回這個錢。一旦動用公基金,就會牽動到大夥的神經,引發更多莫明其妙的問題。 問題...